《中醫詞典》解釋「五苦六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苦六辛 - 中醫治療學名詞

五苦六辛是中醫學中的一個名詞,它指的是在治療五臟六腑疾病時,五臟宜用苦劑,六腑宜用辛劑。根據《儒門事親》的說法,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而六腑是指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

根據中醫理論,五臟為裏屬陰,宜用苦劑;六腑則為表屬陽,宜用辛劑。這是因為苦味進入心臟,而辛味則進入肺臟,所以五臟宜用苦劑,六腑宜用辛劑。

這種說法源自《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提到五臟六腑各有其相應的味道,並指出五臟六腑的功能和病變與五味相應。因此,在中醫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時,醫生會根據五臟六腑的功能和病變,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然而,五苦六辛的說法並不完全準確,因為即使五臟六腑的功能與五味相應,但病變不一定與五味相應。因此,在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時,不能僅僅依據五苦六辛的原則,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總之,五苦六辛是中醫學中的一個名詞,它提醒我們在治療五臟六腑疾病時,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治療,不能僅僅依賴五苦六辛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