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門十變」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門十變探微
五門十變者,乃子午流注針法之核心理論,其說根植於天干化合與五行運化之理,為時間醫學之重要組成部分。
一、五門之義
「五門」之名,源於十天干隔五相合之配屬關係:
- 甲(陽木)與己(陰土)合
- 乙(陰木)與庚(陽金)合
- 丙(陽火)與辛(陰金)合
- 丁(陰火)與壬(陽水)合
- 戊(陽土)與癸(陰水)合
此五組天干相合,暗合《內經》「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之旨,體現陰陽配對、剛柔相濟之妙。在子午流注體系中,此五組配對被喻為「夫妻經」,主氣血流注之相互呼應。
二、十變之化
「十變」乃指天干相合後所化生之五行運氣:
- 甲己化土(濕土)
- 乙庚化金(燥金)
- 丙辛化水(寒水)
- 丁壬化木(風木)
- 戊癸化火(相火)
此五行之化,實為《素問·五運行大論》所述「丹天之氣,經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于心尾己分」等天象氣化理論之延伸。明代醫家張景岳於《類經圖翼》中詳述:「十干合化,運氣所行,應臟腑經脈之氣血流注。」
三、針法應用機制
子午流注針法運用此理,創造「夫妻互用」之法:
- 時辰互濟:陽日逢陰時或陰日逢陽時而無開穴,則取相合之日所屬腧穴。如甲日未時無開穴,可取己日未時之穴。
- 氣血同源:相合之天干對應經脈具有氣血同調之效。如甲膽與己脾互用,乃因「土得木而達」之五行生克關係。
- 五運調氣:依據日干所化五行選穴,如甲己日注重健脾祛濕,取太白、豐隆等土經要穴。
四、理論淵源
此法上承《靈樞·九針十二原》「知其往來,要與之期」之訓,下啟金代閻明廣《子午流注針經》之說。其中「化氣」理論與《素問·天元紀大論》「甲己之歲,土運統之」的運氣學說一脈相承,將年運擴展至日時層面,形成「大運統歲、小運應日」的時空醫學模式。
五門十變之奧義,在於透過天干化合揭示人體氣血隨时序變化的深層規律,為「因時施治」提供精確的取穴法度。其配伍之理不僅應用於針灸,對中藥方劑的時相調配亦有啟發,如李東垣《脾胃論》中「隨時加減用藥法」即暗合此道。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