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秘」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秘概述
五秘乃中醫辨證體系中對大便秘結病機之分類,包含風秘、氣秘、濕秘、寒秘、熱秘五型,首見於宋代嚴用和《濟生方·大便》所引《澹寮方》之論述。其病機核心在於腸胃氣虛,外邪(風、寒、濕、熱)或內傷(情志、飲食)擾動臟腑氣機,致使傳導失司、津液布散失常,壅滯成秘。以下分述各型特點:
1. 風秘
病因病機:多因肺氣不降,大腸風邪內搏,津液燥澀;或肝風內動,下犯腸腑,風勝則燥。
證候特徵:大便乾結如栗,排便艱澀,伴頭暈目眩、皮膚乾燥,舌紅少津,脈弦細。
典籍補充:《醫學入門》提及「風秘者,由風搏肺臟,傳於大腸」,治宜潤燥息風。
2. 氣秘
病因病機:情志失調,肝鬱氣滯;或脾胃升降失常,氣機壅塞,糟粕內停。
證候特徵:脘腹脹滿,欲便不得出,噯氣頻作,胁肋脹痛,脈弦。
兼夾證型:久病可兼氣虛,見排便乏力、神疲氣短,形成虛實夾雜之候。
3. 濕秘
病因病機:濕邪困脾,運化無權,濕濁下注大腸,黏滯氣機。
證候特徵:大便溏滯不爽,裏急後重,身重困倦,苔白膩,脈濡緩。
病理特點:濕性黏膩,易與熱邪相合,轉為濕熱秘,見肛門灼熱、小便短赤。
4. 寒秘
病因病機:陰寒內生(脾腎陽虛)或外寒直中,陽氣不運,陰凝津結。
證候特徵:大便艱難,腹中冷痛,四肢不溫,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
典籍論述:《景岳全書》稱「冷秘」,強調「陽氣不行則傳送遲」之病機。
5. 熱秘
病因病機:腸胃積熱,或外邪化熱入裏,灼傷津液,燥屎內結。
證候特徵:大便硬結,腹痛拒按,面赤口臭,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演變規律:熱秘日久可耗氣傷陰,轉為氣陰兩虛之便秘。
五秘之辨證,需綜合四診審其寒熱虛實,尤重舌脈與排便質地之別。然臨床常見諸邪相兼為病,如「風熱秘」「寒濕秘」等複合證型,當依標本緩急靈活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