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逆,中醫名詞,是指疾病過程中出現的五種逆證。

1.內證之五逆。《靈樞.玉版》:「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又雲:「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脫,脈搏,是三逆也;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靈樞.五禁》:「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月囷)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衄,血衄篤重,是謂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謂五逆也。」

2.癰瘍病之五逆。因外傷或癰疽瘡瘍等病因失治誤治而出現的五組逆證。出《靈樞.玉版》。即「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內藥而嘔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項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脫,是五逆也。」後世癰疽之七惡證即其發展充實而提出的。另諸病皆有五逆證當予鑒別之。

五逆是指疾病過程中出現的五種逆證,包括內證之五逆和癰瘍病之五逆。內證之五逆是指熱病、泄瀉、衄血、咳血、脫形等五種逆證;癰瘍病之五逆是指因外傷或癰疽瘡瘍等病因失治誤治而出現的五組逆證。五逆證是臨床常見的病證,應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