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軟

五軟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病證,主要表現為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這種疾病多發生在新生兒和嬰幼兒身上,主要病因是稟受不足、氣血不充,導致骨脈不強、筋肉痿弱。

臨床上,五軟的治療以補益脾胃為主,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等方藥。若伴有頭項手足三軟的症狀,則可以同時使用地黃丸。

在《嬰童百問》的論述中,對於五軟進行了詳細解釋:

「五軟者,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也。頭軟者,頭部感覺如綿絮一般,無法舉起頭部;項軟者,頸部感覺如綿絮一般,無法彎曲;手足軟者,手足感覺如綿絮一般,無法活動;肌肉軟者,肌肉感覺如綿絮一般,無法收縮;口軟者,口部感覺如綿絮一般,無法吮吸乳汁。這五種情況,都是由於稟受不足、氣血不充,導致骨脈不強、筋肉痿弱,因此得名五軟。」

同時在《保嬰撮要》中也提到了對五軟的治療方法:

「五軟的病證,多是由於稟受不足、氣血不充,導致骨脈不強、筋肉痿弱。治療方法一定以脾胃為主,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滋養體質。如果出現頭軟、項軟、手足軟等三軟的症狀,同時也可以服用地黃丸。」

除了治療之外,預防五軟的有效途徑主要是在孕期注意保健,孕婦應該保持營養均衡,避免過度勞累,以確保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