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軟,病證名。
1.指小兒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見《嬰童百問》。又名軟癱。多因稟受不足,氣血不充,而致骨脈不強,筋肉痿弱。《保嬰撮要》:「原其要,總歸於胃。蓋胃為水谷之海,為五臟之本,六腑之大原也。治法必先以脾胃為主,俱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頭項手足三軟,兼服地黃丸。」詳各條。
2.即胎怯。出《古今醫統》。詳該條。
五軟,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病證。多見於新生兒和嬰幼兒,以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為主要表現。其病因多為稟受不足,氣血不充,而致骨脈不強,筋肉痿弱。
臨床上,五軟的治療以補益脾胃為主。可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等方藥治療。若伴有頭項手足三軟,可兼用地黃丸。
五軟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孕期保健,孕婦在孕期要注意營養均衡,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影響胎兒的健康。
以下是《嬰童百問》中關於五軟的論述:
「五軟者,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也。頭軟者,頭如綿絮,不能舉頭;項軟者,項如綿絮,不能俯仰;手足軟者,手足如綿絮,不能舉動;肌肉軟者,肌肉如綿絮,不能收縮;口軟者,口如綿絮,不能吮乳。此五者,皆因稟受不足,氣血不充,而致骨脈不強,筋肉痿弱,故名五軟。」
《保嬰撮要》中也提到:「五軟之證,多因稟受不足,氣血不充,而致骨脈不強,筋肉痿弱。治法必先以脾胃為主,俱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頭項手足三軟,兼服地黃丸。」
五軟的治療,以補益脾胃為主,可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等方藥治療。若伴有頭項手足三軟,可兼用地黃丸。
五軟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孕期保健,孕婦在孕期要注意營養均衡,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影響胎兒的健康。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