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石
五石為古代中醫及道家煉丹所使用之五種礦物藥材,其組成因時代與典籍記載略有差異,然核心藥材多具毒性,需經特殊炮製方可入藥。據晉代葛洪《抱樸子·金丹》所載,五石指「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此配伍兼具重鎮、解毒、祛痰等功效,反映古人對礦物藥性之探索。
五石組成與藥性
-
丹砂(朱砂)
- 性味:甘,微寒;有毒。
- 歸經:心經。
- 功效:安神定驚、清熱解毒。古方中用於心悸失眠、癲狂驚癇,外用可治瘡瘍腫毒。
-
雄黃
- 性味:辛,溫;有毒。
- 歸經:肝、胃經。
- 功效:燥濕祛痰、殺蟲解毒。主治癰疽疔瘡、蛇蟲咬傷,亦用於蟲積腹痛。
-
白礬(明礬)
- 性味:酸、澀,寒。
- 歸經:肺、脾、肝、大腸經。
- 功效:收斂止血、燥濕祛痰。內服治久瀉便血,外用療濕疹疥癬。
-
曾青(藍銅礦)
- 性味:酸,寒;有小毒。
- 歸經:肝經。
- 功效:明目退翳、解毒斂瘡。古方用於目赤翳障、癰瘡潰爛。
-
磁石
- 性味:辛、鹹,平。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潛陽安神、聰耳明目。主治眩暈耳鳴、腎虛喘逆。
五石於中醫之應用
五石散為漢末至魏晉盛行之「寒食散」基礎方,原用於治療虛寒症候,後因濫服致中毒而漸廢。然單味藥材經合理配伍,仍見於傳統方劑,如:
- 丹砂用於「朱砂安神丸」以鎮心安神。
- 雄黃入「醒消丸」療癰腫瘰癧。
- 磁石配合熟地黃成「磁朱丸」,治陰虛陽亢之目疾。
五石之運用,體現中醫「以毒攻毒」、「藥有四性」之理論,然其毒性及禁忌,古醫籍如《神農本草經》皆強調須慎用。今中醫臨床已嚴格規範礦物藥用量,並以炮製減毒,確保用藥安全。
此類礦物藥材之研究,亦為中藥化學與炮製學之重要課題,展現傳統醫學對自然礦物資源之深刻認識。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