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態之人詳述
中醫典籍《靈樞·通天》提出「五態」之說,依據人體的形態特徵、氣血盛衰、筋骨強弱及性格傾向,將人的體質歸納為五種類型: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陽明和平之人。此分類不僅反映生理特質,亦與病理傾向及治療原則密切相關,為中醫辨體施治的重要依據。
一、太陰之人
體質特徵:
身形多豐腴或浮腫,肌肉鬆軟,面色偏晦暗或蒼白,氣血運行遲緩,性情沉靜內斂,喜獨處,行動緩慢。
生理病理傾向:
◆ 氣血易滯,常見痰濕、水腫、畏寒。
◆ 病多屬陰寒,如脾胃虛弱、關節痹痛。
治療要點:
宜溫陽化濕,針灸可取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藥物多用辛溫之品如乾薑、白朮。
二、少陰之人
體質特徵:
體態偏瘦長,筋骨細而有力,面色偏青白或微紅,氣血稍弱但內藏虛火,性格謹慎多慮,易敏感。
生理病理傾向:
◆ 陰血不足,虛陽上浮,常見失眠、咽乾、心悸。
◆ 易患陰虛內熱或心腎不交之證。
治療要點:
需滋陰降火,針灸注重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藥用生地黃、麥冬等滋潤之品。
三、太陽之人
體質特徵:
體格壯實,肩背寬厚,氣血旺盛,面色紅潤,聲音洪亮,性格外向豪邁,易衝動。
生理病理傾向:
◆ 陽氣過亢,易生實熱證,如頭痛、目赤、便秘。
◆ 外邪入侵多轉化為熱病。
治療要點:
當瀉實清熱,針刺以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為主;藥物宜選黃芩、梔子等苦寒瀉火之品。
四、少陽之人
體質特徵:
體型勻稱偏瘦,關節靈活,氣血調和但偏於燥動,面色黃白透紅,性情活潑易變,善交際。
生理病理傾向:
◆ 氣機易鬱滯,常見胸脅脹滿、口苦。
◆ 病多屬半表半裏,如少陽證之往來寒熱。
治療要點:
貴在疏肝解鬱,針灸多取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方劑如小柴胡湯加減。
五、陽明和平之人
體質特徵:
體態均衡,肌肉結實,氣血充盈且運行通暢,面色明潤,性格穩重平和,適應力強。
生理病理傾向:
◆ 陰陽調和,病少而輕,偶因飲食失調致腸胃積滯。
治療要點:
以調理中焦為主,針取足陽明胃經;藥物如保和丸類消導之劑即可。
理論淵源與應用
《靈樞》強調「五態」與經絡臟腑的關係,指出善用針艾者須先辨體質,再論治法。此理論為後世中醫體質學說奠定基礎,並延伸至養生、診斷與方藥配伍,例如太陰之人宜避寒濕,少陽之人當調暢情志。臨床結合「望形氣、察神色」,能更精準掌握個體差異,體現中醫「同病異治」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