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味偏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味偏嗜
五味偏嗜,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五味指辛、甘、酸、苦、咸等食味,長期偏嗜某味食物,或食味過濃,對於人體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或致病。如偏嗜辛辣,容易發生便秘,誘發口瘡或痔瘡等病;嗜食甘膩,往往引起中滿、泛酸等症。所以臨床上除治病外,有時應瞭解患者有無五味偏嗜情況,並據情糾正。
《素問·五味論》曰:「五味入口,各有所宜,甘能緩急,酸能收斂,辛能散,苦能泄,鹹能軟堅。」《內經》認為,五味入口,各有其性味和功效,過食則會引起相反的反應。如偏嗜辛辣,則會耗傷津液,損傷脾胃,引起便秘、口瘡、痔瘡等病;嗜食甘膩,則會生痰助濕,阻礙脾胃運化,引起中滿、泛酸等症。
五味偏嗜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偏嗜某種食物,會導致體內陰陽失衡,氣血不和,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均衡,避免偏嗜某種食物。
古籍原文
《素問·五味論》曰:「五味入口,各有所宜,甘能緩急,酸能收斂,辛能散,苦能泄,鹹能軟堅。」
《內經》認為,五味入口,各有其性味和功效,過食則會引起相反的反應。如偏嗜辛辣,則會耗傷津液,損傷脾胃,引起便秘、口瘡、痔瘡等病;嗜食甘膩,則會生痰助濕,阻礙脾胃運化,引起中滿、泛酸等症。
參考資料
- 王唯工主編,《黃帝內經素問講義》,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
- 張介賓著,《景岳全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