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味所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味所入是指五味入五臟的理論。《素問·宣明五氣篇》曰:「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五味所入是根據五味的性味歸經特點而建立的,是五臟生理病理變化的基礎。
酸味入肝,肝主疏泄,主藏血,其性喜條達,主降。酸味能收斂,能澀血,能入肝經,故酸味入肝。
苦味入心,心主血脈,主神志,其性苦寒,能降火,能燥濕。苦味能清熱燥濕,能除煩解渴,能入心經,故苦味入心。
甘味入脾,脾主運化,主統血,其性平和,能補益,能緩急。甘味能補脾胃,能益氣生津,能入脾經,故甘味入脾。
辛味入肺,肺主呼吸,主宣發,其性溫熱,能散寒,能發汗。辛味能發散風寒,能宣肺氣,能入肺經,故辛味入肺。
鹹味入腎,腎主水液,主骨生髓,其性寒涼,能清熱,能軟堅。鹹味能清熱利水,能軟堅散結,能入腎經,故鹹味入腎。
五味所入是中醫藥理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對臨床用藥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如酸入肝,肝經的病變,可選用酸味的藥物治療或作引經藥。苦入心,心經的病變,可選用苦味的藥物治療或作引經藥。甘入脾,脾經的病變,可選用甘味的藥物治療或作引經藥。辛入肺,肺經的病變,可選用辛味的藥物治療或作引經藥。鹹入腎,腎經的病變,可選用鹹味的藥物治療或作引經藥。
五味所入是中醫藥理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但在臨床應用時,還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不可一概而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