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心煩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心煩熱

五心煩熱是指兩手心、足心感到發熱,且自覺心胸煩熱的症狀,有些人體溫可能會升高,而有些人則不會。根據《素問.逆調論》中的描述,此症狀被歸屬於陰虛,即內分泌系統的陰性能量不足。腎虛濕熱下注時,出現兩腳心熱並伴隨足脛發熱疼痛的情況,則不屬於本文所討論的範圍。

陰虛五心煩熱

陰虛五心煩熱的特徵是在午後感到熱情高漲,常常想要握住冷物件來降溫。夜間睡覺時,喜歡把手腳伸出被子外面。其他症狀包括盜汗、遺精、顴面潮紅、腰膝酸軟、口乾咽乾,舌頭呈現殷紅色且舌苔較少,脈搏沉細又數。治療方法是滋陰養血、清熱解蒸,可用秦艽鱉甲散等方劑。

血虛五心煩熱

血虛五心煩熱通常由肝脾兩虛所引起。脾臟是後天之本,負責散佈五穀精氣,轉化為生命活力血液。肝臟則是貯藏血液的器官。當肝脾功能虛弱時,導致血液不足,外表無法正常供應皮膚和毛髮所需,因此臉色和皮膚會蒼白。同時,肝火相對旺盛,導致五心煩熱,頭暈頭熱,心悸。舌頭呈現淡白色,脈搏細弱或滑澀。治療方法是調理肝脾,可使用補肝湯加地骨皮等方劑。

邪伏陰分五心煩熱

邪伏陰分五心煩熱通常是由於外感失治、誤治或餘邪滯留而引起。其鑒別要點在於夜間感到熱,早晨又感到涼,退熱時沒有汗出現,雖然能進食但體重消瘦。夜間陰分發熱是因為夜晚陰氣抗拒外邪,導致發熱。清晨病邪重新回歸陰分而無法外行,所以退熱時沒有汗水排出。長期滯留的餘邪消耗了陰分的養分,因此身體消瘦。治療方法是滋陰透邪,可使用青蒿鱉等方劑。臨床上,肺、肝、腎三臟的陰虛往往同時出現,彼此相互影響,因此應該結合滋陰清熱解煩的治療方法。

以上就是有關五心煩熱的綜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