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陽
五陽是中醫生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五臟所蘊含的陽氣總稱。在《素問·湯液醪醴論》中有明確記載:「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臟。」這段經文揭示了五陽在人體生理功能中的核心地位。
五陽的內涵
五陽具體指心陽、肝陽、脾陽、肺陽和腎陽五個方面的陽氣。每一種陽氣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
- 心陽:主血脈運行,溫煦全身,推動血液循環
- 肝陽:主疏泄調達,促進氣機升降出入
- 脾陽:主運化水穀,化生精微,升清降濁
- 肺陽: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衛外固表
- 腎陽:為元陽之本,溫煦臟腑,激發生命活動
五陽的生理作用
五陽在中醫理論中具有以下主要生理功能:
- 溫煦作用:五陽共同維持人體正常體溫,為生理活動提供熱能
- 推動作用:促進氣血運行、津液代謝和各臟腑功能活動
- 防禦作用:構成人體正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抵禦外邪侵襲
- 氣化作用:參與物質轉化與能量代謝的全過程
- 固攝作用:維持體內物質的固攝與儲存,防止過度流失
五陽與病理
五陽失常會導致不同病理表現:
- 心陽虛:胸悶心悸、畏寒肢冷、面色蒼白
- 肝陽虛:情緒抑鬱、脅肋脹痛、四肢不溫
- 脾陽虛:食少腹脹、大便溏薄、肢體浮腫
- 肺陽虛:氣短喘促、咳嗽痰稀、易感外邪
- 腎陽虛:腰膝冷痛、性慾減退、夜尿頻多
五陽之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臨床上治療五陽失調需考慮整體平衡,常採用溫陽補氣、調和陰陽等治法。《內經》提出的「開鬼門,潔淨府」正是通過發汗、利小便等方法,使五陽得以布散,達到疏滌五臟、恢復平衡的治療目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