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養」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養與季節相配合的養生術語

古代的養生家依據「因時制宜」的原則,提出了養生的方法,稱之為「五養」。根據五養的理論,春天宜養脾,夏天宜養肺,秋天宜養肝,冬天宜養心,而四季都宜養腎。

具體來看,春天宜養脾,因為此時萬物生長,陽氣升發,人體的新陳代謝旺盛,消化功能增強,因此宜養脾胃,以增強消化吸收功能。

夏天宜養肺,因為夏天氣溫升高,容易出汗,津液易耗,肺氣易受傷害,所以宜養肺,以滋陰潤燥,防止肺熱傷津。

秋天宜養肝,因為秋天氣候乾燥,容易損傷肺部,而肺與肝相表裏,肺氣虛弱則易損傷肝臟,因此宜養肝,以滋陰養血,防止肝陰不足。

冬天宜養心,因為此時天氣寒冷,人體陽氣收藏,心陽易衰退,所以宜養心,以溫補心陽,防止心陽不足。

另外,腎在人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負責藏精、生殖、體液、骨骼和吸收呼吸氣氛等功能,與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和衰老密切相關。因此,四季都宜養腎,以補益腎精,防止腎精不足。

五養是養生的重要內容,通過適當的養生方法,可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延年益壽。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五養的描述:

  •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和。

    這段話說的是,春天萬物生長,人體陽氣升發,此時宜養脾胃,以增強消化吸收功能。

  •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長養,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和。

    這段話說的是,夏天氣溫升高,人體容易出汗,津液易耗,此時宜養肺,以滋陰潤燥,防止肺熱傷津。

  •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地氣肅,萬物靜藏,夜臥早起,收斂神氣,使志內收,若有外邪,避之有時,此秋氣之和。

    這段話說的是,秋天氣候乾燥,容易損傷肺部,而肺與肝相表裏,肺氣虛弱則易損傷肝臟,因此宜養肝,以滋陰養血,防止肝陰不足。

  •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凍,閉藏萬物,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伏若匿,此冬氣之和。

    這段話說的是,冬天天氣寒冷,人體陽氣收藏,心陽易衰退,因此宜養心,以溫補心陽,防止心陽不足。

從《黃帝內經》中可以看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養生的基本原則。通過遵循五養的方法,可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