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宜,出自《靈樞·五味》。指谷、肉、果、菜適合於五臟病者,如脾病宜秫米、牛肉、棗、葵;心病宜麥、羊肉、杏、薤;腎病宜大豆芽、豬肉、慄、藿;肝病宜麻、犬肉、李、韭;肺病宜黃黍、雞肉、桃、蔥。五宜的說法附會於五行學說,實際意義有待探討。

五宜的說法,是根據五行學說而來的。五行學說認為,五臟與五味、五色、五氣、五方、五官、五情等都有對應關係。五臟與五味的對應關係是:

  • 脾對應甘味
  • 心對應酸味
  • 肝對應苦味
  • 肺對應辛味
  • 腎對應鹹味

五宜的說法認為,五臟病患者應該吃與其對應的五味食物。比如,脾病患者應該吃甘味食物,如秫米、牛肉、棗、葵;心病患者應該吃酸味食物,如麥、羊肉、杏、薤;肝病患者應該吃苦味食物,如大豆芽、豬肉、慄、藿;肺病患者應該吃辛味食物,如黃黍、雞肉、桃、蔥;腎病患者應該吃鹹味食物,如豆、狗肉、李、韭。

五宜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五臟病患者吃與其對應的五味食物,真的能治好病嗎?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另外,五臟與五味的對應關係,並不是絕對的。比如,有些人脾胃不好,卻不一定喜歡吃甘味食物;有些人心臟不好,卻不一定喜歡吃酸味食物。

總的來說,五宜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有五臟病,最好還是去醫院看醫生,不要盲目相信五宜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