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理論中的「五音」

五音,出自《靈樞·邪客》,指宮、商、角、徵、羽五種音階,古人將其與五臟對應,藉以闡述五臟功能與聲音的關係。中醫認為,五臟各有其相應的聲律特徵,並可透過音律來調和人體氣血陰陽。

五音對應五臟及其特性

  1. 宮音(脾)

    • 聲律特徵:漫而緩,渾厚沉穩,如大地之音。
    • 臟腑關係: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宮音可助脾胃運化,調和中焦之氣。脾氣虛弱者,音聲多低弱;反之,宮音平穩者,脾胃功能較佳。
  2. 商音(肺)

    • 聲律特徵:促以清,清脆肅斂,似金屬之聲。
    • 臟腑關係:肺主氣,司呼吸,商音對應肺的宣發肅降功能。若肺氣不利,聲音可能偏啞或短促,而清亮的商音則能助肺氣通暢。
  3. 角音(肝)

    • 聲律特徵:呼以長,柔和舒展,如木之生發。
    • 臟腑關係:肝主疏泄,角音能調節情志,舒暢肝氣。肝氣鬱結者,聲音可能壓抑不暢,適當的角音可助氣機條達。
  4. 徵音(心)

    • 聲律特徵:雄以明,熱情躍動,如火之炎上。
    • 臟腑關係:心主血脈,徵音能振奮心神,促進血脈運行。心氣不足者,聲音可能微弱,而徵音的鼓動性可助心陽升發。
  5. 羽音(腎)

    • 聲律特徵:沉以細,深邃柔潤,如水之潤下。
    • 臟腑關係:腎藏精,主納氣,羽音有助於補益腎精,安神定志。腎虛者聲音可能低微無力,羽音可助其收斂固攝。

五音與五行、經絡的關聯

五音不僅對應五臟,亦與五行(土、金、木、火、水)相應:

  • 宮(土)→ 脾
  • 商(金)→ 肺
  • 角(木)→ 肝
  • 徵(火)→ 心
  • 羽(水)→ 腎

古人認為,透過特定的音律可調節臟腑經絡氣機,如《黃帝內經》提及「五音入五臟」,並進一步影響氣血運行與陰陽平衡。歷代醫家也曾運用音樂療法,以相應音律輔助調理臟腑功能。

臨床與養生上的運用

傳統中醫並非僅將五音視為單純的音樂理論,而是與情志、臟象、氣血連結。例如:

  • 肝鬱者,可聽角音以疏泄氣機。
  • 心神不寧者,適度聆聽徵音以安神定志。
  • 肺氣虛弱,商音可助其肅降。

這種理論也影響後世導引、氣功、音療養生等領域,體現了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