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瘡瘍辨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瘡瘍辨癢

瘡瘍辨癢乃中醫外科診法之要訣,專論皮膚瘡瘍病變過程中發癢之機理與辨證。癢者,皮膚不適之感也,其成因多端,須細辨之。《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一詳載其理,後世醫家多有發揮。

風熱相搏之癢

腫瘍初起即見作癢者,多屬風熱相搏之證。風性善行而數變,熱性炎上而外發,二者相合,客於肌表,擾動營衛,故令皮膚作癢。此際瘡形未成,皮色或紅或白,癢感時作時止,治當疏風清熱,可選用消風散加減。

潰後作癢之辨

瘡瘍潰後作癢,其因有二:輕者因膿液浸漬,刺激肌膚而癢,此乃癒合之常;甚者則因瘡口未斂,風邪乘虛而入,與餘毒相結,故癢甚難忍。前者膿淨自止,後者須祛風解毒,可選用當歸拈痛湯之類。

津血之辨

抓破後作癢而滲津水者,屬脾虛濕盛,運化失司,水濕外泛肌表所致,其液清稀,癢感纏綿,治宜健脾滲濕,如參苓白朮散加減;若滲血水者,為脾陰不足,化燥生風,其液黏稠,癢如蟻行,當養血潤燥,方用當歸飲子之類。

將斂之癢

瘡瘍將愈之際,新肉生長,氣血漸充,榮衛流通,故覺微癢,此為佳兆。尤以癢如蟲行者為善,乃氣血旺盛,肌腠得養之象。《外科正宗》云:"癢如蟲行,氣血流通之兆也。"此時不可搔抓,以免損傷新生組織。

其他辨證要點

歷代醫家尚有補充:

  • 夜間癢甚者,多屬陰虛血燥
  • 遇熱癢劇者,常為血熱風盛
  • 癢而皮厚粗糙者,多見於血虛風燥
  • 遊走性作癢者,風邪為患之徵

瘡瘍辨癢之要,在於察其先後、辨其兼證、審其津液,方能準確判斷病機,為治療提供依據。此乃中醫外科"審證求因"之具體體現,亦為"同病異治"之重要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