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運詳解
五運,為中醫運氣學說之核心概念,包含土運、金運、水運、木運、火運五者。此說源自《黃帝內經》,將五行之氣(土、金、水、木、火)與天象运行相結合,闡述自然氣候之週期性變化規律,並進一步推論其對人體生理、病理之影響。
五運之理論基礎
五運源於「五行在地,氣運在天」的哲學思想。五行本為物質屬性,然其氣化運動顯現於天,形成週而復始的氣候特徵。《素問·天元紀大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意指五運依序遞嬗,主司不同時段,循環不息。此理論將一年分為五時,每運主司一時期,影響當令之氣候、物候及人體臟腑功能。
五運之分屬與特性
-
土運
- 五行屬土,應於長夏,氣化主濕。
- 人體對應脾胃,主運化水穀。若土運過盛,易見濕濁內阻;不足則脾虛失健。
-
金運
- 五行屬金,應於秋季,氣化主燥。
- 人體對應肺與大腸。金運太過則乾燥傷津,不及則衛外不固。
-
水運
- 五行屬水,應於冬季,氣化主寒。
- 人體對應腎與膀胱。水運盛則陰寒凝滯,衰則封藏失職。
-
木運
- 五行屬木,應於春季,氣化主風。
- 人體對應肝膽。木運過亢易生風動,不足則疏泄失常。
-
火運
- 五行屬火,應於夏季,氣化主暑熱。
- 人體對應心與小腸。火運偏盛則燔灼津液,虛衰則溫煦無力。
五運與「主歲」「客運」之別
運氣學說中,五運分為主歲之大運(亦稱中運)、逐年輪轉之客運:
- 大運:主宰全年氣候總綱,依天干定其屬性(如甲己化土、乙庚化金等)。
- 客運:每年五時(春、夏、長夏、秋、冬)之分段氣運,隨大運衍生變化。
五運與人體之關聯
五運之異常(太過、不及)可導致外邪性質改變,進而引發相應病機。例如:
- 木運太過之年,風氣盛行,易見肝陽上亢或風疹發作。
- 土運不足時,濕氣不化,多生泄瀉、水腫之症。
此理論不僅用於預測疾病趨勢,亦為中醫「治未病」及因時制宜之重要依據,如《素問·六節藏象論》強調「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
五運學說體現中醫「天人相應」之整體觀,透過解析自然氣化規律,深化對疾病根源的認識,並指導臨床辨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