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運三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運三氣探微

五運三氣,又稱五運三紀,乃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理,用以闡述五運之氣在天地循環中所呈現的太過不及平氣三種變化狀態。此概念源自《黃帝內經》運氣七篇,為古人觀測天象、推演氣候與疾病關係之核心理論框架,亦為臨床辨識外感病機與節氣養生之重要依據。

一、五運三氣之本源

五運之說,本於五行(木、火、土、金、水)與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配屬。天干分陰陽:甲、丙、戊、庚、壬屬陽,主太過;乙、丁、己、辛、癸屬陰,主不及。如《素問‧天元紀大論》所云:「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揭示干支化運之規律。

三氣者,指五運在年周期中因氣化強弱而分:

  1. 太過:運氣盛極,剋制所勝之行,如木運太過則乘土;
  2. 不及:運氣衰微,反受所不勝之行乘侮,如木運不及則金氣來乘;
  3. 平氣:運氣調和,既非偏盛亦非偏衰,《素問‧五常政大論》稱「氣化運行,上下應時」。

二、三氣判別之徵候

(一)太過之象

  • 氣候特徵:本氣盛行而持久。如木運太過則「風氣流行」,炎夏反見春令風溫;
  • 病機傾向:邪氣多犯所勝之臟腑。如土運太過則「濕氣流行」,易見脾濕壅盛、水腫濡瀉;
  • 脈象表現:相應臟脈洪大有力。如火運太過則左寸脈洪數。

(二)不及之象

  • 氣候特徵:本氣弱而兼見勝己之氣。如金運不及則「炎火乃行」,秋燥反現夏熱;
  • 病機傾向:本臟虛衰兼受剋伐。如水運不及則「濕土大行」,腎虛兼見脾濕困阻;
  • 脈象表現:本臟脈弱而勝己之脈顯。如木運不及則左關弦弱,右關浮大。

(三)平氣之候

  • 氣候特徵:四時有序,寒溫適中,《內經》謂「不妄行也」;
  • 病機特點:臟腑氣血調和,外邪不易深入;
  • 脈象標準:五脈應時而至,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從容和緩。

三、五運三氣之臨床應用

歷代醫家重視三氣變化對疾病的影響。如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指出:「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提示木運太過之年當防肝風橫逆犯脾;張介賓《類經》則強調「歲土不及,風乃大行」,說明土虛之年須防肝木乘虛而克。

司天在泉學說與五運三氣密切相關。如巳亥之年「厥陰風木司天」,若逢丁壬木運,則需辨其太過不及:壬年木運太過,風木肆虐;丁年木運不及,反見燥金勝風。二者雖同屬木運主歲,病機治法則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