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臟化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臟化液是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指五臟在生理活動中將水谷精微化生為津液,並通過經脈輸布到全身,發揮滋潤、濡養、運化、排泄等作用。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五臟化液的正常與否,與五臟的功能活動密切相關。

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心氣旺盛則血脈充盈,面色紅潤,舌質紅潤,津液充足,可通過汗孔排出;若心氣不足,則血脈失濡養,面色蒼白,舌質淡白,津液不足,可出現自汗、盜汗等症狀。

肺主呼吸,其華在皮毛,開竅於鼻。肺氣旺盛則呼吸通暢,皮毛潤澤,鼻涕清稀;若肺氣不足,則呼吸不暢,皮毛乾燥,鼻涕粘稠。

肝主疏泄,其華在目,開竅於目。肝氣旺盛則疏泄功能正常,目光有神,淚液充足;若肝氣鬱結,則疏泄功能失常,目光呆滯,淚液不足。

脾主運化,其華在肌肉,開竅於口。脾氣旺盛則運化功能正常,肌肉豐滿,口脣紅潤,涎液充足;若脾氣虛弱,則運化功能失常,肌肉鬆弛,口脣淡白,涎液不足。

腎主水液,其華在發,開竅於耳。腎氣旺盛則水液代謝正常,頭髮烏黑,耳朵靈敏;若腎氣不足,則水液代謝失常,頭髮早白,耳朵不靈。

五臟化液的異常可作為五臟辨證和津液辨證的參考。

五臟化液的異常表現包括:心氣不足,可能出現自汗、盜汗、面色蒼白、舌質淡白、津液不足等症狀;肺氣不足,可能出現呼吸不暢、皮毛乾燥、鼻涕粘稠等症狀;肝氣鬱結,可能出現目光呆滯、淚液不足等症狀;脾氣虛弱,可能出現肌肉鬆弛、口脣淡白、涎液不足等症狀;腎氣不足,可能出現頭髮早白、耳朵不靈等症狀。

對於五臟化液的異常,需要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進行治療。心氣不足可使用補心益氣、養血生津的藥物治療,肺氣不足可使用補肺益氣、化痰止咳的藥物治療,肝氣鬱結可使用疏肝解鬱、養血和血的藥物治療,脾氣虛弱可使用健脾益氣、養血生津的藥物治療,腎氣不足可使用補腎益精、養血生津的藥物治療。

五臟化液的異常是臨床常見的病理現象,進行辨證論治的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