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臟所主」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臟所主

五臟所主,簡稱五主,指五臟與體內組織的聯繫。五臟所主的概念最早出現於《素問.宣明五氣篇》中,其中提到:「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為五主。」

五臟所主是指五臟對人體組織的統攝和濡養作用。具體而言:

  • 心主脈:心臟負責推動和調節血液循環,也就是主管脈搏的功能。
  • 肺主皮:肺臟滋潤和保護皮膚,起到保護屏障的作用。
  • 肝主筋:肝臟濡養和生長筋骨,確保筋骨的健康發育。
  • 脾主肉:脾臟負責營養和發育肌肉,提供肌肉所需的能量。
  • 腎主骨:腎臟是骨骼的生成和生長的關鍵,確保骨骼的健康發展。

五臟所主相互協調,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心臟推動血液循環,肺臟保護皮膚,肝臟養護筋骨,脾臟供給肌肉能量,腎臟支撐骨骼,這些都是五臟所主的重要功能。

在臨床上,五臟所主也有重要的應用。例如,心臟病患者常常會出現脈搏異常;肺病患者常有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肝病患者則有筋骨疼痛、無力等表現;脾病患者則有肌肉萎縮、無力的症狀;腎病患者則常常出現骨骼疼痛和畸形。因此,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我們需要特別關注五臟所主的關係。

瞭解五臟所主的概念有助於更好地理解人體生理活動,並在臨床上更準確地診斷和治療疾病。

參考資料:

  1. 王唯工主編,《黃帝內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年。
  2. 張志遠主編,《中醫學基礎》,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