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臟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臟脹

五臟脹是指心脹、肝脹、脾脹、肺脹、腎脹等疾病的總稱。《醫鈔類編》卷九中有詳細記載,每種脹滿都有其獨特的症狀。

《醫學入門》中說:“五臟脹是指五臟的氣不通暢,而導致脹滿的症狀。”

《醫學心悟》中說:“五臟脹是指五臟的氣不通暢,而導致脹滿的症狀。心脹導致胸悶,肝脹導致脅部滿悶,脾脹導致腹部滿悶,肺脹導致喘悶,腎脹導致腰部滿悶。”

《醫宗金鑒》中說:“五臟脹是指五臟的氣不通暢,而導致脹滿的症狀。治療時應以通暢為主,通暢氣血則脹滿自然消失。”

五臟脹的病因

五臟脹的主要病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傷害脾胃;脾失健運,運化失常,導致水濕停滯聚積,形成脹滿。

  2. 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氣機鬱滯,氣滯影響血液循環,血液凝滯形成痰,痰氣交互結聚,形成脹滿。

  3. 外感六淫:遭受邪毒入侵,壅塞臟腑氣機,氣血凝滯,痰氣交互結聚,形成脹滿。

  4. 慢性疾病:長期不治療,正氣耗損,臟腑虛弱,氣血不足,運化失常,水濕停滯聚積,形成脹滿。

五臟脹的臨床表現

五臟脹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心脹:胸悶、心悸、氣短、胸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2. 肝脹:脅部疼痛、脹滿、噯氣、食慾減退、納呆,舌質紅,苔薄黃,脈弦。

  3. 脾脹:腹脹、食慾不振、納呆、大便稀薄,舌質淡,苔白,脈弱。

  4. 肺脹:咳嗽、氣喘、胸悶、痰多,舌質淡,苔白,脈虛弱。

  5. 腎脹:腰痠背痛、腰膝酸軟、水腫、尿液不暢,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五臟脹的診斷和治療

診斷五臟脹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並結合相關檢查結果進行判斷。

治療五臟脹以通暢氣機為主,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以選用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1. 中藥治療:可使用五積散、六君子湯、保和丸、香砂六君子湯、真武湯等中藥進行治療。

  2. 針灸治療:可施用中脘、膻中、天樞、足三里、太沖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

  3. 推拿按摩:可使用按摩、推拿等手法進行治療。

  4. 飲食調理:可多攝取具有健脾益氣、行氣消脹作用的食物,例如山藥、白扁豆、薏苡仁、茯苓、陳皮等。

五臟脹的預防

五臟脹的預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飲食宜清淡,少吃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

  2.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3. 注意工作與休息的平衡,避免過度勞累。

  4. 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5. 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