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中

五中乃中醫學重要解剖結構名詞,與「五臟」同義,首見於《素問·陰陽類論》:「陰陽之類,經脈之道,五中所生,何藏最貴?」唐代王冰注曰:「五中謂五臟。」此稱謂體現中醫整體觀思維,強調五臟系統於人體核心地位,非僅指實質臟器,更涵蓋其功能體系與相互關聯。

五中之內涵

五中包含肝、心、脾、肺、腎五臟系統,各主不同生理機能,並通過經絡與體表官竅相連。其特點如下:

  1. 肝中(肝藏)

    • 生理功能:主疏泄,調暢氣機;主藏血,調節血量;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
    • 陰陽屬性:體陰用陽,具備貯藏血液(陰)與疏泄氣機(陽)雙重特性。
    • 關聯體系:與膽相表裏,屬木行,通於春氣。
  2. 心中(心藏)

    • 生理功能:主血脈,推動氣血運行;藏神,統轄精神意識;其華在面,開竅於舌。
    • 陰陽屬性:心陰涵養心神,心陽溫煦血脈,以陽氣為主要動力。
    • 關聯體系:與小腸相表裏,屬火行,通於夏氣。
  3. 脾中(脾藏)

    • 生理功能:主運化,轉輸水穀精微;主統血,固攝血液;主肌肉四肢,其華在唇,開竅於口。
    • 陰陽屬性:脾陽主升清運化,脾陰主濡養臟腑,以升清為要。
    • 關聯體系:與胃相表裏,屬土行,通於長夏。
  4. 肺中(肺藏)

    • 生理功能:主氣司呼吸,調節氣機升降;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主皮毛,其華在毛,開竅於鼻。
    • 陰陽屬性:肺陰潤燥,肺陽溫煦,以降為順。
    • 關聯體系:與大腸相表裏,屬金行,通於秋氣。
  5. 腎中(腎藏)

    • 生理功能:主藏精,主管生長發殖;主水液代謝;主納氣,協調呼吸;主骨生髓,其華在发,開竅於耳及二陰。
    • 陰陽屬性:腎陰為先天之本,腎陽為命門之火,二者互根互用。
    • 關聯體系:與膀胱相表裏,屬水行,通於冬氣。

五中之相互關係

五臟間存在生剋乘侮規律,如:

  • 相生: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腎(水)生肝(木)。
  • 相剋:肝(木)剋脾(土),脾(土)剋腎(水),腎(水)剋心(火),心(火)剋肺(金),肺(金)剋肝(木)。

此動態平衡維繫人體健康,若一臟失衡,可通過五行理論推演病機,如「肝氣犯胃」屬木乘土,「心腎不交」為水火失濟。

五中與經絡氣血

五臟之氣通過十二正經運行全身,如:

  • 足厥陰肝經循行脅肋,反映肝中病變。
  • 手少陰心經繫於心系,可察心神異常。
    此類經絡聯絡使五中功能外應於體表,形成「有諸內必形諸外」之診斷基礎。

綜上所述,「五中」一詞凝聚中醫臟象學說精髓,其理論貫穿生理、病理及治療,為臨床辨證之核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