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午後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午後嗽
午後嗽為中醫病證名,又稱「勞嗽」,指咳嗽於午後時分發作或加劇之症。此症多因陰虛火旺所致,屬內傷咳嗽範疇,常見於肺腎陰虧或陰虛體質者。
病因病機
中醫理論認為,午後屬陰,陰虛者陽氣相對偏亢,午後陽氣內斂,陰虛內熱之象更顯,虛火灼肺,肺失清潤,故咳嗽發作。其病機核心為:
- 肺腎陰虛:久病或勞損耗傷肺腎之陰,津液不足,肺失濡養,虛火內生,上炎灼肺。
- 陰虛火旺:腎陰虧虛,水不制火,虛火循經上擾於肺,肺氣上逆而咳。
- 土不生金:脾胃虛弱,生化不足,肺失濡養,久則累及於腎,形成氣陰兩虛之勞嗽。
臨床表現
- 咳嗽於午後發作或加重,夜間亦可能咳甚。
- 乾咳少痰,或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絲。
- 兼見顴紅、潮熱、盜汗、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陰虛之象。
治法與方藥
治療以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為主,佐以培土生金之法。
- 滋腎清肺:首選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滋補腎陰,壯水制火。若虛火亢盛,可加知母、黃柏(即知柏地黃丸)以清降相火。
- 補脾益肺:配合補中益氣湯(黃芪、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健脾益氣,助肺金得養,適用於兼見氣虛乏力者。
- 養陰潤燥:若肺陰虧損明顯,可用百合固金湯(百合、生地黃、熟地黃、麥冬、貝母、當歸、白芍、玄參、桔梗)養陰清肺、化痰止咳。
- 血虛火旺:若陰虛兼血分有熱,可選知柏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知母、黃柏)養血清熱,滋陰瀉火。
臨證加減
- 痰黏難咯者,加川貝母、瓜蔞仁潤肺化痰。
- 咳甚胸痛者,加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熱。
- 盜汗明顯者,加五味子、浮小麥斂陰止汗。
此症多見於慢性咳嗽或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治療需注重滋陰與調理脾腎,標本兼顧,緩緩圖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