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瘡瘍辨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瘡瘍辨脈,是中醫外科的一種診斷方法,是指通過辨別瘡瘍患者的脈象,來判斷疾病的性質和發展趨勢。

古代醫家對瘡瘍脈象的論述,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其中《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提到:“諸瘡瘍,皆屬於心,心主血脈,血脈不通則生瘡瘍。”《靈樞·經脈篇》中也提到:“諸瘡瘍,皆屬於心,心主血脈,血脈不通則生瘡瘍。”

到了後世,對瘡瘍脈象的論述更加詳細,如元代齊德的《外科精義》和明代王肯堂的《證治準繩·瘍醫》中,都對瘡瘍脈象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根據《外科精義》的記載,瘡瘍脈象有浮、沉、遲、數、滑、澀、大、小、洪、弱、微、伏、緩、緊、牢、芤、弦、短、散、虛、實、細、促、結、代等二十五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浮、沉、遲、數、滑、澀、大、小、洪八種。

浮脈:未潰見之為表證,潰後見之為氣泄;

沉脈:未潰見之為邪氣深,潰後見之為餘毒在內;

遲脈:未潰見之為寒為虛,潰後見之為膿毒外泄,邪去正衰;

數脈:未潰見之為病進,為熱盛,若兼洪脈為膿成,潰後見之難愈;

滑脈:未潰見之為熱,潰後見之為虛熱,邪未退;

澀脈:未潰見之為氣滯,潰後見之為血虛

大脈:未潰見之為邪盛正實,潰後見之為病進;

小脈:主氣血兩虛。

一般在未潰之前邪氣盛實,多見有餘之脈,如浮、數、滑、大等;已潰之後邪去正虛,多見不足之脈,如虛、弱、細、緩等。

瘡瘍辨脈是中醫外科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通過辨脈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質和發展趨勢,對治療和預後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