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物偶入睛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物偶入睛證
病證名,屬外障眼病範疇,指異物如塵埃、穀殼、麥芒等飛濺或碰撞侵入眼內所致之病證,首見於《證治準繩·雜病》。又稱「異物入目」,歸類於外傷性眼疾,其病機多因風火邪毒乘隙外襲,或異物直接損及白睛、黑睛,導致氣血瘀滯,局部經絡受阻,甚則化熱生腫。
病因病機
- 外因:異物自外侵入,如金屬碎屑、植物細芒、飛蟲等,直接損傷眼絡。
- 內因:若患者肝經風熱偏盛,或肺衛不固,易使外邪乘虛內陷,加重局部紅腫熱痛。
- 病理演變:異物滯留眼內,阻礙氣血運行,初起多為風熱客絡;久則瘀而化火,見瞼腫眵多;若異物深嵌,恐傷及晶珠或神膏,致變生他證。
臨床表現
- 輕證:異物淺表附著,見眼內沙澀刺痛、頻頻眨目、淚出不止,檢視可見白睛或黑睛表面附著細小異物。
- 重證:異物深嵌入內,疼痛劇烈、羞明難睜、胞瞼腫脹,甚則白睛混赤,黑睛生翳,若延誤處理恐致凝脂翳等變證。
治法
依異物深淺及病勢輕重辨治:
- 外治:
- 表淺異物:以生理鹽水或中藥煎劑(如黃連、菊花、秦皮等清熱解毒之品)沖洗,或以消毒棉籤輕拭去之。
- 深嵌異物:需循《外臺秘要》所載「鉤割法」原則,以器械無菌取出,避免強行挑撥損傷眼絡。
- 內治:
- 風熱客絡:宜疏風清熱,方用《銀海精微》除風清脾飲加減。
- 瘀熱壅滯:治以涼血化瘀,方選《審視瑤函》破瘀湯合黃連解毒湯。
古籍如《目經大成》亦強調「急去其物,遲則氣血凝滯,變證叢生」,提示異物入目需及時處理,以防邪毒深入。此證雖屬外傷,然與臟腑氣血盛衰相關,故治療時當兼顧內外,標本同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