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物傷睛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物傷睛突

病名與定義
「物傷睛突」為中醫眼科病證名,屬外傷性眼疾。因眼眶骨骨折或眼周筋肉受外力損傷,導致氣血瘀滯、腫脹壓迫,迫使眼珠向前突出,甚或脫出眶外。此證首見於茹十眉《五官病》,多由撞擊、擠壓等外傷所致,與西醫「外傷性眼球突出」或「眼眶骨折伴眼球移位」相似。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病機關鍵在於「氣血逆亂,絡脈瘀阻」。外力撞擊後,局部經絡受損,血溢脈外而成瘀血;瘀血積聚於眶內,阻塞氣機,使眶內壓力驟增,逼迫眼珠外突。若傷及「目系」(眼珠與腦相連之經絡),則可能伴隨視覺功能障礙。

臨床表現

  1. 外在徵象:眼珠驟然突出,甚者半脫或全脫於眶外,眼瞼難以閉合,結膜充血水腫。
  2. 痛感與功能障礙:患處劇痛,眼球轉動受限,或見複視、視物模糊。
  3. 全身兼證:或見頭痛、煩躁,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澀,提示氣滯血瘀之象。

治療方向

  1. 外治
    • 黃連眼膏(黃連、冰片等製成)外塗,清熱解毒、消腫定痛,緩解局部瘀熱。
    • 配合針灸攢竹(BL2)、太陽(EX-HN5)等穴,疏通局部氣血。
  2. 內治
    • 七釐散(含血竭、乳香、沒藥等)活血散瘀、通絡止痛,適用於瘀血阻絡證。
    • 若熱象明顯,可加桃仁四物湯化瘀清熱;兼氣滯者,佐柴胡疏肝散理氣開鬱。

古籍延伸
《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提及:「跌僕損傷,睛突絡裂,急宜活血以通其閉」,強調外傷後瘀血為患,需速通絡散瘀。明《證治準繩》亦載「目突如脫」一案,以當歸尾、紅花等藥逐瘀,佐麝香通竅,與現代治法相通。

預後關鍵
睛突能否回納,取決於目系是否斷裂及治療時機。若目系完好,及時化瘀消腫,眼珠多可漸復原位;若絡損過甚,恐留後患。此證屬急症,古籍特重早期活血與局部外敷並用,以求「血活則腫消,氣行則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