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物損真睛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物損真睛證
物損真睛證,乃中醫眼科病證名之一,首見於明代王肯堂之《證治準繩·雜病》。此證主要論述眼珠受外力損傷之病理變化,涵蓋黑睛損傷及其他眼部組織之創傷範疇。
定義與範疇
- 狹義解釋:單指黑睛(即角膜)遭受外物刺傷或撞擊所致之損傷。黑睛為眼球前部透明組織,屬肝經所主,一旦受損,易致疼痛、畏光流淚、視物模糊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影響視力。
- 廣義解釋:泛指外力導致整體眼珠(包括白睛、青睛、瞳神等結構)之損傷。此類損傷不僅涉及角膜,亦可能累及虹膜、晶體、視網膜,乃至眼內氣血運行障礙。
病因病機
外因
- 外傷性因素:如尖銳器物刺傷、鈍器撞擊、飛塵砂石入目等直接損傷眼部組織。
- 氣血瘀滯:外力作用後,局部經絡受阻,氣血瘀結,進一步影響眼目濡養,甚而形成「瘀血貫睛」之變證。
內因
- 肝腎不足:若患者肝腎陰虛,目失所養,則損傷後修復能力減弱,病情易遷延難癒。
- 衛外不固:正氣虛弱,風熱邪毒易乘虛侵襲傷處,繼發感染(如「凝脂翳」等變證)。
臨床表現
-
黑睛損傷
- 典型症狀:眼痛劇烈、畏光流淚、胞瞼緊閉難睜,甚則白睛混赤。
- 若傷口深層,可見黑睛混濁或穿孔,伴有黃液上衝(前房積膿)等危候。
-
眼珠整體損傷
- 瞳神變形或散大:外力震盪導致瞳孔括約肌受損。
- 視衣(視網膜)震盪:視物昏朦或有黑影飄動,與「暴盲」證相關聯。
- 血灌瞳神:眼內出血,致瞳神呈暗紅色,多屬「血瘀證」範疇。
中醫治療原則
內治法
- 清熱解毒:初期宜用《銀花解毒湯》加減,防邪毒內侵。
- 活血化瘀:針對氣血瘀滯,選《桃紅四物湯》或《血府逐瘀湯》疏通經絡。
- 補益肝腎:後期調理可選《杞菊地黃丸》,助損傷修復。
外治法
- 藥物外洗:以蒲公英、黃連等煎湯濾淨,淋洗患眼,清熱消腫。
- 點眼藥散:如《八寶眼藥》局部調敷,退翳明目。
(註:外傷急症須先排除異物殘留,此處不贅述處理細節。)
古籍參考
《證治準繩·雜病》強調:「物傷真睛,急宜審其淺深……不可輕忽。」意指此證須詳辨損傷層次,區分絡傷、氣傷或血傷,以定治法。後世《目經大成》亦補充:「損及瞳神者,多致光華損減。」說明預後與損傷部位密切相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