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誤吞水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誤吞水蛭

誤吞水蛭,中醫稱為「誤吞螞蝗證」,見載於明代薛己所著《口齒類要》。水蛭,俗稱螞蝗,性善吸附,若誤入人體,可吸附於咽喉、食道或胃腸黏膜,導致局部腫痛、出血,甚或阻滯氣機,引發噁心、嘔吐等症。

中醫認為,水蛭性鹹苦平,本為化瘀通絡之藥,然活體水蛭侵入體內,其吸附之力易傷絡脈,致使血瘀氣滯。治法上,傳統以蜂蜜為應急之選,因其甘緩黏潤,可促使水蛭鬆脫,隨排泄而出。蜂蜜性味甘平,能潤燥解毒,緩解局部刺激,且無峻烈之性,適合緊急處置。

若水蛭久滯體內,或見瘀血內阻之證,可參酌活血化瘀之法,如《傷寒論》中「抵當湯」之類方藥,然此需辨證施治,非一概而論。此外,古籍亦載蓖麻油等潤滑之品,可助排出蟲體,然具體應用須考其證候。

此證雖較罕見,然中醫從蟲毒致病氣血失和論治,強調辨明病位與病勢,以定緩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