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鶩溏」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鶩溏,中醫病證名。《素問·至真要大論》:「寒清於中,感而瘧,大涼革候,咳,腹中鳴,注泄鶩溏,名木斂。」《張氏醫通·大小府門》:「鶩溏中,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鴨糞,所以澄徹清冷,小便清白,濕兼寒也。附子理中湯。」《金匱翼·泄瀉諸症統論》:「鶩溏者,水糞並趨大腸也。夫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氣衰弱,不能分佈,則津液糟粕並趨一竅而下,《金匱》所謂脾氣衰則鶩溏也。又寒氣在下,亦如令人水糞雜下,而色多青黑,所謂大腸有寒則鶩溏也。」

鶩溏的病因病機,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導致津液糟粕並下;二是寒邪侵襲,阻遏脾陽,使脾失運化,水谷精微不能轉化為精微,而下為糟粕,故見大便溏薄,色如鴨糞。

鶩溏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大便溏薄,色如鴨糞,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倦怠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細弱等。

鶩溏的治療,以溫陽健脾,化濕止瀉為主。可用附子理中湯加減治療。附子理中湯由附子、乾薑、白朮、甘草、黨參、茯苓、半夏、生薑、大棗組成。本方具有溫陽散寒、健脾益氣、化濕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脾陽虛弱、寒濕內阻所致的泄瀉、腹痛、腹脹、大便溏薄等症。

鶩溏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二是保持大便通暢,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三是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四是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