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色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色瘍

五色瘍為中醫眼科病證名,首見於清·黃庭鏡《目經大成》卷二。古人依據五行學說,將五色(青、赤、黃、白、黑)與五行(木、火、土、金、水)相配,並對應於眼部不同病症,統稱為五色瘍。五色瘍包括木瘍、火瘍、土瘍、金瘍、水瘍,各瘍病因病機不同,臨床表現與治療方法亦有所差異。

  1. 木瘍(青瘍)
    木瘍屬肝,主青色。肝開竅於目,肝經風熱或鬱火可上攻於目,導致目赤腫痛,甚則生瘍,色青或見血絡瘀滯。證見眼瞼紅腫、澀痛,或伴頭痛眩暈等。治法宜清肝瀉火,疏風散熱,可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2. 火瘍(赤瘍)
    火瘍屬心,主赤色。心火熾盛,上炎於目,可致眼瞼紅赤焮腫,灼熱疼痛,甚則潰爛。證見目赤如朱、淚熱眵黏,或伴心煩口渴等。治法宜清心瀉火、涼血解毒,可選用黃連解毒湯或導赤散化裁。
  3. 土瘍(黃瘍)
    土瘍屬脾,主黃色。脾虛濕盛或脾胃積熱,濕熱上蒸於目,致眼瞼黃腫,或生瘡瘍,色黃而濁。證見瞼弦赤爛、分泌物黃稠,或伴脘痞納呆等。治法宜健脾祛濕、清熱解毒,可選用瀉黃散或除濕湯加減。
  4. 金瘍(白瘍)
    金瘍屬肺,主白色。肺熱亢盛或燥邪傷肺,可致目白睛紅赤或生瘍,色白而乾澀。證見白睛赤脈纏布、乾癢不適,或伴咳嗽咽乾等。治法宜清肺潤燥、疏風散熱,可選用桑白皮湯或瀉白散加減。
  5. 水瘍(黑瘍)
    水瘍屬腎,主黑色。腎虛水泛或陰虛火旺,可致眼瞼或眼周色暗,瘍色黑而隱澀。證見目眥暗黑、視物昏矇,或伴腰膝痠軟等。治法宜滋腎降火或溫陽利水,可選用知柏地黃丸或真武湯化裁。

五色瘍之辨證,須結合五行生剋及臟腑功能失調探析,治療除內服藥外,亦可配合針灸、外敷等法,以達標本兼治之效。古籍記載各瘍證治可參閱《目經大成》及相關眼科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