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色主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色主病詳論
五色主病乃中醫診斷學重要理論,指青、赤、黃、白、黑五種面色所主之病證,源自《內經》「五色微診」思想,為望診核心內容。此理論涵蓋兩大體系:一者以五色配屬五臟,二者以五色辨病性。
五色配五臟系統
《靈樞·五色》明確提出五色與五臟相應關係:
- 青色主肝病:肝在五行屬木,其色青。肝氣鬱滯可見面色青暗,肝陽上亢則見青赤相兼
- 赤色主心病:心屬火,其色赤。心火亢盛則面赤如妝,心陽虛衰反見赤中帶紫
- 黃色主脾病:脾屬土,其色黃。脾虛濕困見萎黃,濕熱蘊脾可見黃而鮮明
- 白色主肺病:肺屬金,其色白。肺氣虛則面色㿠白,肺寒可見白而青滯
- 黑色主腎病:腎屬水,其色黑。腎陽虛衰見黧黑,腎精虧損則面黑乾枯
此系統需注意:五色應五臟乃基礎框架,臨證須結合部位(如《靈樞·五色》分面部為明堂、闕庭等各臟所主)與色澤深淺綜合判斷。
五色辨病性系統
《金匱要略》發展出五色主病性理論:
-
青色主證:
- 主風證:青而浮澤為外風,青暗滯澀為肝風內動
- 主驚證:青白交替出現多見小兒驚風
- 主寒證:青黑晦暗為陰寒內盛
- 主痛證:青紫凝滯為氣血瘀阻之痛
-
赤色主熱:
- 赤而鮮明為實熱
- 赤如妝紅為虛熱
- 赤見兩顴為陰虛陽亢
- 赤而紫暗為熱毒熾盛
-
黃色主濕:
- 黃而鮮明如橘為陽黃(濕熱)
- 黃而晦暗如煙熏為陰黃(寒濕)
- 淡黃萎軟為脾虛濕蘊
- 黃中帶青為肝木乘脾
-
白色主虛主寒:
- 白而淡為氣血兩虛
- 白而青為陽虛寒盛
- 慘白無華為失血過多
- 白見唇目為肺氣耗傷
-
黑色主瘀主勞:
- 黧黑晦暗為腎陽衰微
- 黑而乾枯為腎精耗竭
- 黑見目眶為痰飲內停
- 黑如煤炱為瘀血內結
色澤變化精微
五色主病尚需察色之「澤夭」:
- 澤指光彩潤澤,主病輕淺,氣血未敗
- 夭指枯槁晦暗,主病深重,精氣已衰
如《素問·五臟生成》云:「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
部位結合辨證
五色需與面部部位結合診斷:
- 額部屬心
- 鼻部屬脾
- 左頰屬肝
- 右頰屬肺
- 下頦屬腎
如《醫宗金鑒》指出:「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此五色之應也。其見於精明五色者,五臟之華也。」
此理論在歷代醫家實踐中不斷豐富,形成完整診斷體系,為中醫辨證提供重要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