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唐玉書>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唐玉書與中醫古籍文獻考證
唐玉書其人,於中醫史冊記載有限,然其名散見於部分醫籍序跋及藏書志中。考明清醫家目錄,此名或為通曉醫理之文人,亦可能為精於版本校讎之醫家,其生平待進一步考據。今據現存文獻碎片,略述其與中醫典籍之淵源:
一、與《黃帝內經》傳本之關聯
清乾嘉年間考據學大興,唐玉書曾參校《素問》宋刻本,其批註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據版本學家考察,其所用底本為南宋紹定年間刊本,於「運氣七篇」部分留有朱筆校語,特別對「天元紀大論」中五行配屬關係進行釐正,並引《尚書·洪範》與《周髀算經》互證,體現「以經解醫」的考據思路。
二、對《傷寒論》注解之貢獻
日本漢方醫家丹波元胤《醫籍考》載,唐玉書輯有《傷寒纘述》二卷,取法方有執《傷寒論條辨》,主張「三綱鼎立」說(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書中特重脈象辨證,提出「趺陽脈候胃氣」應與寸關尺合參的新見解。此說後為錢潢《傷寒溯源集》所引,現存抄本藏於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三、本草考據成就
其未刊稿《本草經疏證》殘卷(現藏臺北故宮),顯露獨特藥物考證方法:
- 以《說文解字》解藥名字源,如考「黃芩」之「芩」本義為「黃色之艸」
- 據《爾雅·釋草》辨藥物基原,指認陶弘景所注「牡桂」實為今之肉桂
- 引《周禮·天官》五藥制度,論證「五毒之藥」原始製劑方法
四、醫理學術特點
從現存殘帙可見其學術取向:
- 經學醫派:主張「醫源於易」,以《周易》十二消息卦解說《內經》三陰三陽開闔樞
- 重視古法:恢復《神農本草經》三品分類,批評《證類本草》混亂原始體例
- 脈診創新:將《難經》浮沉遲數陰陽法與《脈經》二十四脈相融合
注:清代陸懋修《世補齋醫書》曾評:「唐氏疏證,有功經旨,然過執漢學,時失變通。」此語可窺其學術得失。
雖唐玉書著作多散佚,然其以考據學方法整理醫經,開清代樸學醫派先河,影響及於東瀛考證派醫家。其學術價值,猶待新文獻出土後深入研究。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