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榻著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榻著毒,病名。古時泛指人體肌表的一種化膿性感染。出《肘後備急方》卷五。即瘭疽。詳見該條。
榻著毒,又名榻著毒瘡,是一種皮膚病,多發於手足、頭面等處。其特點是皮膚表面出現紅腫、疼痛,並有膿液滲出。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可能會加重,甚至會導致壞死。
榻著毒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包括外傷、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外傷是榻著毒最常見的發病原因。當皮膚受到外傷後,細菌很容易侵入皮膚,引起感染。如果傷口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就會導致榻著毒的發生。
感染也是榻著毒的常見原因。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如果細菌侵入皮膚,就會引起感染,導致榻著毒的發生。
免疫力低下是榻著毒的另一個常見原因。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如果細菌侵入皮膚,就會引起感染,導致榻著毒的發生。
榻著毒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包括外用藥物、內服藥物、手術治療等。外用藥物可以用於殺菌、消炎、止痛。內服藥物可以用於提高免疫力、消除炎症。手術治療可以用於切除壞死組織,清除膿液。
榻著毒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避免外傷。
- 注意個人衛生。
- 增強免疫力。
- 一旦發現患有榻著毒,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榻著毒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以下併發症:
- 感染擴散。
- 壞死。
- 敗血症。
- 死亡。
因此,如果發現患有榻著毒,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