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病驚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胎病驚熱,病證名。出《普濟方》。指嬰兒驚熱內蓄,精神不爽,面色虛白,初則溫溫作熱,其後頰赤多驚,物動則恐,聲響即悸。治宜清熱定驚。

《普濟方》卷一百五十四:“胎病驚熱,小兒驚熱內蓄,精神不爽,面色虛白,初則溫溫作熱,其後頰赤多驚,物動則恐,聲響即悸。治宜清熱定驚。方用生地黃三兩,麥冬一兩,天冬一兩,石膏一兩,知母一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水煎服。”

胎病驚熱是指嬰兒在母體內受到驚嚇,導致驚熱內蓄,精神不爽,面色虛白,初則溫溫作熱,其後頰赤多驚,物動則恐,聲響即悸。

胎病驚熱的病因是由於胎兒在母體內受到驚嚇,導致驚熱內蓄。驚熱內蓄會導致精神不爽,面色虛白,初則溫溫作熱,其後頰赤多驚,物動則恐,聲響即悸。

胎病驚熱的治療方法是清熱定驚。可以使用生地黃、麥冬、天冬、石膏、知母、黃連、黃芩、甘草、大棗等中藥材煎水服用。

胎病驚熱的預防方法是避免胎兒受到驚嚇。孕婦在懷孕期間要保持心情舒暢,不要受到驚嚇。如果胎兒受到驚嚇,要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