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赤」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胎赤是一種新生兒病證,多因胎中感受熱毒所致。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頭面、四肢皮膚發紅、口脣、舌尖、手心、足心發熱、煩躁不安、哭鬧不止、大便祕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

胎赤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和血,其中可使用清熱解毒湯。該湯的具體方藥為: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大黃1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甘草6克。每日分2次服用,每次1劑。

對於胎赤的預防,孕婦應注意孕期保健,避免胎兒感受熱毒。具體方法包括: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生冷或不潔食物,不喝酒或吸菸,並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

如果新生兒出現了胎赤的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避免可能的併發症,如高熱驚厥、脫水、酸中毒等。因此,新生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皮膚狀況,如發現胎赤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