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毒瘡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胎毒瘡疥,病證名。出《證治準繩.幼科》。又名風瘡。症見初如乾癬,後則膿水淋漓,或結靨成片。治法參見胎毒瘡瘍條。
《證治準繩.幼科》:“胎毒瘡疥,初如乾癬,後則膿水淋漓,或結靨成片。治法參見胎毒瘡瘍條。”
胎毒瘡疥,又名風瘡,是一種發生在嬰幼兒身上的皮膚病。其發病原因,多由於胎毒未清,或因外感風邪,而導致皮膚感染所致。臨床上,患者多見於出生後不久,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皮損,伴有瘙癢、疼痛等症狀。若治療不當,病情嚴重者,可導致皮膚潰爛、化膿,甚至引起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胎毒瘡疥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為主。常用方藥有:
- 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梔子、大黃、赤芍、丹皮、生甘草。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胎毒瘡疥初起,症見皮膚紅腫、疼痛、瘙癢者。
- 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連翹、大黃、黃芩、板藍根、生甘草。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胎毒瘡疥反覆發作,症見皮膚潰爛、化膿者。
- 地膚子湯:地膚子、白鮮皮、黃柏、苦參、金銀花、連翹、大黃、黃芩、赤芍、丹皮、生甘草。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胎毒瘡疥久治不愈,症見皮膚結痂、脫屑者。
胎毒瘡疥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孕期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 孕期定期做好產前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胎毒。
- 分娩後,注意做好嬰兒的皮膚護理,避免接觸不潔物品。
- 一旦發現嬰兒患有胎毒瘡疥,應及早就醫,以免病情加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