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胎垢是胎兒在母體內吸收母體血液中的鱗狀物質,在皮膚上形成的鱗狀物。胎垢有黑色、白色之分,黑色者多為血垢,白色者多為皮垢。胎垢多在出生後數日內脫落,但也有少數兒童在出生後數月甚至數年內仍有胎垢。

胎垢在《驗方新編》中被稱為鱗體。該書指出,胎兒在母腹中以母血為食,其血中含有鱗狀物質,胎兒吸收後,在皮膚上形成鱗狀物,即胎垢。鑑於胎垢對兒童健康無害,一般情況下無需刻意去除。然而,如果胎垢過多,影響美觀,可用溫水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