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記」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胎記,中醫稱為“胎痕”、“胎記”、“胎垢”、“胎斑”、“胎痣”等。是指嬰兒出生後,皮膚表面出現的色素沉著斑或隆起性腫物。胎記的發生率較高,約有10%的新生兒有胎記。胎記的顏色、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有的會自行消退,有的則會持續存在。

胎記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內分泌、免疫、血管等因素有關。胎記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激光、冷凍、藥物等。

胎記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 太田痣:又稱為蒙古斑,是一種常見的胎記,多見於亞洲人,主要分布在腰部、臀部、大腿等部位。太田痣的顏色呈藍灰色或青黑色,邊界不清,一般不會自行消退。
  • 咖啡牛奶斑:又稱為雀斑樣痣,是一種常見的胎記,多見於白種人,主要分布在軀幹和四肢。咖啡牛奶斑的顏色呈棕色或褐色,邊界清楚,一般不會自行消退。
  • 毛細血管瘤:又稱為鮮紅斑痣,是一種常見的胎記,多見於頭面部。毛細血管瘤的顏色呈鮮紅色,邊界清楚,一般不會自行消退。
  • 脂肪瘤:又稱為黃色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於皮下組織。脂肪瘤的顏色呈黃色或米黃色,邊界清楚,一般不會自行消退。

胎記的治療方法因種類而異。對於無需治療的胎記,可以定期觀察其變化。對於需要治療的胎記,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激光、冷凍、藥物等治療方法。

胎記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但並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大部分胎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退,只有少數胎記需要進行治療。如果您有任何關於胎記的問題,可以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