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甲

胎甲為中醫學中對妊娠之別稱,其概念源遠流長,早見於古代醫籍與文獻記載。如《隋書·經籍志》錄有《六甲貫胎書》,後世遂以「身懷六甲」代指婦女妊娠。此術語不僅反映古人對胎孕之觀察,亦蘊含中醫對生命形成與發育之獨特見解。

胎甲與中醫理論之關聯

  1. 天干地支之六甲說
    傳統以「六甲」指代天干地支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組搭配。中醫認為,甲為天干之首,象徵生命初始,故以「六甲」隱喻胎兒在母體中逐月成形之過程,體現「天人相應」之思想。
  2. 胞宮與衝任之調和
    中醫視妊娠為衝任二脈氣血充盈、胞宮得養之結果。胎甲階段,母體需腎氣充盛以固胎元,肝血充足以養胎體,而脾氣健運則為氣血生化之源,三者協調方能確保胎孕穩固。
  3. 胎元與先天之本
    《靈樞》提及「人始生,先成精」,胎甲時期為先天精氣凝聚之關鍵。腎藏精,主生殖,胎兒發育賴腎精轉化為胎元,故中醫有「腎為先天之本」之說,強調母體腎氣強弱直接影響胎甲穩固與否。

古籍記載與衍伸涵義

除《六甲貫胎書》外,《婦人大全良方》等醫籍亦多論及妊娠調養,如分述「逐月養胎法」,對應胎甲各階段之生理變化。宋代以降,「六甲」一詞更融入民俗,成為對孕婦之吉稱,反映醫理與文化之交融。

綜而言之,胎甲一詞既承載中醫對妊娠生理之認識,亦體現傳統文化對生命起源之詮釋,為探討中醫婦科理論不可或缺之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