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瘡家」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瘡家
定義與概念
瘡家在中醫學中具有雙重含義:
- 久患瘡瘍者:指長期患有皮膚潰瘍、瘡瘍等病症的患者,這類患者多因氣血虧虛、正氣不足而導致瘡瘍久治不愈。
- 創傷失血者:此處"瘡"通"創",指因外傷導致失血過多的患者,這類患者同樣存在氣血虧損的病理基礎。
病理機制
從中醫理論分析,瘡家的核心病機在於氣血兩虛與津液不足:
- 久患瘡瘍者:長期瘡瘍消耗人體氣血,導致營衛不和,正氣虛弱。瘡瘍本身即是正邪交爭的表現,日久則正氣受損,形成"虛中夾實"的複雜病機。
- 創傷失血者:外傷導致血液大量流失,血為氣之母,失血則氣隨血脫,造成氣血雙虧。《靈樞·營衛生會》云:"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描述了失血者的典型表現。
治療禁忌
《傷寒論》明確指出瘡家忌用汗法:"瘡家身雖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其理論依據在於:
- 津血同源:汗為津液所化,而津血同源,瘡家本已氣血虧虛,再發汗則更傷津液,導致筋脈失養而發痙(肌肉強直、抽搐)。
- 陽氣耗傷:發汗不僅耗傷陰液,亦會損傷陽氣。瘡家正氣已虛,過汗則陽氣外越,可能導致陽氣暴脫。
- 營衛失衡:瘡瘍患者本身營衛不和,發汗會進一步破壞營衛和諧,加重病情。
辨證要點
臨床辨識瘡家需注意以下特徵:
- 面色:多呈萎黃或蒼白,缺乏光澤
- 舌象:舌質淡白,苔薄或少苔
- 脈象:脈細弱或芤(失血者常見)
- 兼症:常伴隨乏力、氣短、頭暈等氣血不足症狀
治療原則
針對瘡家的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
- 益氣養血:首選四物湯、八珍湯等方劑補益氣血
- 托毒生肌:對久治不愈的瘡瘍,可用托裡消毒散等方托毒外出
- 慎用攻伐:避免過用苦寒、發散之品,以防更傷正氣
- 調理脾胃:通過補脾益氣以助氣血生化,常用四君子湯加減
相關經典論述
除《傷寒論》外,歷代醫家對瘡家亦有論述:
- 《金匱要略》:"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 《醫宗金鑒》:"瘡家過汗則痙,以血虛不能養筋也"
- 《景岳全書》:"瘡瘍潰後,大忌發汗,恐亡陽也"
這些論述均強調了瘡家的特殊體質與治療禁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