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鼻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鼻環穴

鼻環為經外奇穴之一,首見於清代醫籍《刺疔捷法》。其定位於鼻翼外側隆突最高處與面部相接之凹陷,即「鼻兩旁環笑縫中」。此穴所在之處,恰為足陽明胃經所過,與面部氣血運行密切相關。

中醫理論與主治

鼻環穴屬局部取穴,主要用於治療面部熱毒蘊結所致之疾,如:

  1. 疔瘡:多因風熱邪毒襲於肌表,或脾胃積熱上攻,發為面部紅腫熱痛。刺灸鼻環可疏通經氣,瀉局部火毒。
  2. 酒齄鼻(又名「赤鼻」):與肺胃熱盛、血熱瘀滯相關,症見鼻頭潮紅或生丘疹。取鼻環穴能清泄陽明鬱熱,配合放血尤助散瘀。

刺灸方法

  • 針刺:沿皮橫刺0.3~0.5寸,得氣為度,適用於緩解熱證。
  • 點刺出血:以三棱針速刺瀉血,適用於熱毒熾盛或瘀滯明顯者,具涼血解毒之效。

經絡與配伍意義

鼻環穴雖未歸正經,然其鄰近迎香穴(手陽明大腸經),二者皆可調理面部氣血。臨床常配伍合谷(面口合谷收)、內庭(瀉胃火)等穴,共奏清熱解毒、通絡散結之功。

此穴應用體現中醫「以痛為腧」與「就近取穴」原則,針對鼻周疾患具獨特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