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漏」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胎漏,是指妊娠前半期,陰道不時少量出血、或點滴不止、或時有時無。若下血不止,常可導致墮胎、小產。《本草綱目》說:"下血不止,血盡子死。"因此,重視胎漏的診治,是防止發生流產的關鍵。本症,是古典醫籍中,名稱不一,《金匱要略》謂之"妊娠下血",《婦科大全》謂之"胞漏血",《婦人良方》稱之"胞漏",《太平聖惠方》謂之"胎漏",《本草綱目》則稱為"漏胎"。
胎漏的常見證候有:氣虛胎漏、血虛胎漏、腎虛胎漏、血熱胎漏、虛熱胎漏、外傷胎漏。
氣虛胎漏的症狀是:妊娠早期,陰道不時下血,量少不鮮,或下黃水,面色白,精神倦怠,怕冷,氣短,腰痠腹脹下墜,舌質淡,或有齒痕,苔薄白,脈滑。
血虛胎漏的症狀是:妊娠胎漏下血,量少色淡,面色淡黃,頭暈目眩,心悸少寐,大便乾燥,舌質淡紅,苔薄黃或無苔,脈細數而滑。
腎虛胎漏的症狀是:胎漏下血,量少色淡,腰脊痠痛,腿軟乏力,頭昏耳鳴,小便頻數。舌淡,苔白滑,脈滑或沉弱、兩尺尤弱。
血熱胎漏的症狀是:妊娠前半期,陰道不時下血,血色鮮紅,面紅唇赤,心煩失眠,大便乾燥,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少津,脈數而滑。
虛熱胎漏的症狀是:胎漏下血,時下時止。頭目眩暈,心悸少寐,口燥咽乾,飲水不多,兩顴潮紅,午後發熱,掌心灼熱,舌紅無苔,脈細數,兩尺尤細。
外傷胎漏的症狀是:體質虛弱,胎漏下血,腰痠腿軟,或小腹墜脹,神疲乏力,舌淡,苔正常,脈滑無力。
氣虛胎漏與血虛胎漏的鑒別要點是:氣虛胎漏,其漏量少,血色不鮮,常下黃水,并見面色白,精神倦怠,怕冷,腹脹下墜,舌淡,脈虛等症狀;血虛胎漏,則必見面色淡黃,頭暈目眩,心悸少寐,舌質淡紅,脈細滑而數等血虛不榮的症狀。
腎虛胎漏的鑒別要點是:必見腰脊痠痛腿軟,頭暈耳鳴,尺脈細弱等症狀。
血熱胎漏與虛熱胎漏的鑒別要點是:血熱胎漏者,因"胎氣有熱而小安者,其證必多煩熱、或渴、或燥、或上下不清、或漏血溺赤、或六脈滑數等症。"(《景岳全書.婦人規》)而虛熱胎漏者,必見頭目眩暈,心悸少寐,咽乾口燥,欲飲不多及午後潮熱、掌心灼熱,舌紅無苔,脈細數)等症狀。
外傷胎漏的鑒別要點是:詳詢病史,即可明瞭,進而脈證合參,辨證不難。
胎漏的治療,要根據不同的證型,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氣虛胎漏,宜補益中氣,升陷安胎,常用補中益氣湯,或舉元煎加阿膠、艾葉;血虛胎漏,宜養血安胎,方用胎元飲或膠艾湯。腎虛胎漏,宜補腎安胎,加味壽胎丸主之。血熱胎漏,宜清熱養血、止漏安胎,常用保陰煎加側柏炭;虛熱胎漏,宜滋陰清熱、止漏安胎,常用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