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瘧

胎瘧,又稱「妊娠瘧」,屬中醫婦科病症之一,首見於明·趙獻可所著《邯鄲遺稿》。此病專指孕婦罹患瘧疾之證,成因與一般瘧疾相似,然因妊娠期間氣血陰陽變化特殊,故其病機與治療須兼顧胎元安危。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瘧疾多因外感瘧邪(又稱「瘧氣」),伏於半表半裏,出入營衛之間,邪正相爭而發寒熱往來。而妊娠時,母體氣血聚以養胎,營衛之氣相對不足,易受外邪侵襲;加之胎氣壅滯,影響氣機升降,若瘧邪乘虛而入,則發為胎瘧。此外,孕婦素有肝鬱脾虛或陰血虧虛者,更易觸發此證。

臨床表現
胎瘧之症狀與尋常瘧疾類似,特徵為週期性寒戰、高熱、汗出熱退,伴頭痛、口渴、肢體痠痛等。然因妊娠體質特殊,部分患者或見惡心嘔吐、胎動不安,甚或胎漏下血等兼症。瘧邪若久踞不解,可能耗傷氣血,影響胎兒發育,故須辨證施治。

證型分類

  1. 正瘧:寒熱交作,發有定時,苔薄白或黃膩,脈弦。此為瘧邪伏於少陽,樞機不利。
  2. 暑瘧: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煩渴引冷,舌紅苔黃,脈洪數。多因暑熱瘧邪熾盛。
  3. 虛瘧:寒熱時作,倦怠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脈弱。屬氣血兩虛,正不勝邪。
  4. 胎熱夾瘧:高熱煩躁,胎動頻劇,或見陰道出血,舌紅絳。此為瘧邪化火,擾動胎元。

治療原則
治胎瘧當以「和解截瘧,顧護胎元」為大法。用藥需避忌峻烈攻伐、辛溫燥熱之品,如常山、麝香等,以免損胎。方選《萬病回春》之「安胎清瘧飲」加減,或《醫宗金鑑》之「和解養胎方」,視證型配伍青蒿、黃芩、柴胡等清熱和解,佐以白朮、當歸健脾養血安胎。若瘧久傷陰,可酌加鱉甲、生地滋陰退熱。

古籍論述
《邯鄲遺稿》指出:「妊娠患瘧,恐傷胎氣,宜早治之。」清代《婦科玉尺》進一步闡述:「胎瘧之治,當分標本,瘧為標,胎為本。截瘧勿傷血,調氣莫耗陰。」強調治療時須權衡邪正關係,以護胎為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