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氣攻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氣攻心
病證名,見於《葉氏女科證治》,亦稱孩兒攻心。此證多因孕婦平素嗜食辛辣厚味,致使熱邪鬱積胎中,擾動胎元,胎氣上衝,侵犯心位所致。
病因病機:
孕婦飲食不節,過食辛熱之品,如椒、薑、酒等,熱鬱內生,蘊積胞宮。胎居母腹,本賴陰血濡養,然熱邪熾盛,灼傷陰液,胎失所養,躁動不安。熱性炎上,胎氣隨熱上逆,攻衝心胸,故見母體煩躁痛苦,胸脅脹痛等症。
臨床表現:
- 煩躁不安:熱擾心神,心神不寧。
- 兩脅疼痛:肝經布脅肋,胎氣上衝,氣機壅滯,經絡不通。
- 胎動異常:胎元受熱所迫,躁動頻頻,甚或上頂心腹。
治法:
當以清熱瀉火為主,兼以和中安胎。熱邪得清,胎氣自平。
方藥:
可用調中和氣散加減,方中大黃、石膏清瀉胃腸實熱;黃芩、黃連、知母、黃柏清熱燥濕,瀉火存陰;檳榔、枳殼行氣導滯,疏解鬱結;柴胡疏肝解鬱,透熱外達。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安胎、調和中氣之效。
辨證要點:
此證當與肝氣鬱結、心脾兩虛所致妊娠煩躁相鑒別。胎氣攻心以熱象明顯,胎動劇烈為特徵,治當側重清泄;若因情志不遂致脅痛,則宜疏肝解鬱;若屬虛證煩躁,則需益氣養血。
補充說明:
《婦科玉尺》亦載類似證候,強調「胎熱上衝」之害,並指出若熱邪久鬱,恐傷胎元,甚或導致胎漏、胎動不安等變證。故臨證需及時辨治,以防病勢進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