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氣上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氣上逆
病證名,屬妊娠病範疇。此症多因孕婦素體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致肝木偏亢;或情志失調,肝氣鬱結,久而化熱,氣機上逆,挾胎氣衝心胸所致。臨床特徵為妊娠期間突感煩躁不安、胸悶脅痛,甚則呼吸急促、喘逆不舒,其狀如物懸阻胸膈,故亦與「子懸」證候相關聯。
病因病機
- 腎陰虧虛:孕後精血聚以養胎,若素體腎陰不足,陰虛則陽亢,肝失濡養,風陽內動,胎氣隨肝氣上逆。
- 肝鬱化火:情志不暢,肝失疏泄,氣滯鬱久化熱,衝脈之氣挾肝火上擾,迫胎上衝。
- 衝任氣逆:孕後衝任血盛,若氣機升降失調,衝氣乘虛上逆,擾動心胸。
臨床表現
- 主症:妊娠中後期,自覺胸脅脹滿、煩躁易怒,甚則呼吸困難、坐臥不寧。
- 次症:或伴口苦咽乾、頭暈目眩、舌紅苔薄黃、脈弦滑數等肝鬱化熱之象。
治法與方藥
中醫治療以疏肝降逆、滋腎安胎為原則,佐以清熱平肝。常用方劑如:
- 紫蘇飲(《普濟本事方》):主理氣寬中,緩解胸脅脹滿。
- 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適用於肝風內動、胎氣上衝甚者,佐以熄風潛陽。
- 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滋養肝腎,柔肝緩急,適用於陰虛肝旺之證。
鑑別診斷
- 子煩:以心煩、失眠為主,少見脅痛喘急,多屬心火偏亢。
- 子氣:以下肢浮腫、氣滯濕阻為特徵,與胎氣上逆病位有異。
此證若未及時調治,恐影響胎元安定,然其機理總不離肝腎失調、氣機逆亂,臨證須辨明虛實,隨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