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前
胎前指婦女自受孕至分娩前的整個妊娠過程,為中醫婦科學中的重要概念。此階段涵蓋懷孕期間的生理變化、病理特徵及調養原則,屬「胎產」範疇,與「產後」相對應。中醫認為,胎前之生理核心為「血聚養胎」,母體氣血下注沖任以濡養胎元,致全身氣血分布與運行狀態異於常時。
生理特點
- 經停胞閉:妊娠後月經停止,胞宮轉為護胎之所,沖任二脈氣血充盈。
- 氣機升降失調:因胎氣上逆,常見噯氣、嘔惡等「惡阻」症狀。
- 陰血偏虛:胎賴血養,母體易現陰血不足之象,如口乾、眩暈。
病理機制
胎前病證多與「氣血失和」「臟腑偏勝」相關,如:
- 胎動不安:因腎虛、血熱或外傷導致沖任不固,胎元失攝。
- 妊娠水腫:脾虛濕滯,氣化失常,水濕泛溢肌膚。
- 子煩:陰虛內熱,擾動心神,症見心煩不寐。
調治原則
中醫強調「治病與安胎並舉」,用藥需避忌峻下、活血、滑利之品,以防損傷胎元。經典古籍如《婦人大全良方》詳述胎前諸症之辨治,重視滋腎健脾、調和氣血以固胎之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