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前腳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前腳氣

病證名,指婦女妊娠期間所患之腳氣病。此病多因孕婦下元虛弱,寒邪乘虛侵入,寒氣自足部而起,導致兩腳脛腫痛,甚則步履艱難。清代醫家吳悔庵於《秘傳內府經驗女科》中記載:「妊娠下元虛怯,寒氣所淫,因寒從足起,故兩腳脛腫痛,名曰腳氣。宜雞鳴散治之。」

病因病機

  1. 下元虛弱:妊娠期間,氣血聚於衝任以養胎元,若母體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致腎氣虧虛,下元不固,易招外邪。
  2. 寒濕侵襲:足脛為陰經所過之處,寒濕之邪乘虛而入,凝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故見腫痛;若濕鬱化熱,亦可見局部灼熱。
  3. 氣血壅滯:胎孕漸長,氣機升降受阻,水濕運化失司,流注下肢,加重腫脹。

臨床表現

  • 寒濕型:雙足脛浮腫、冷痛,按之凹陷,遇寒加劇,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膩,脈沉遲。
  • 濕熱型(兼化熱者):足脛腫痛且熱,或發紅,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方藥

  1. 雞鳴散(《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 主方:檳榔、陳皮、木瓜、吳茱萸、紫蘇葉、桔梗、生薑。
    • 功效:溫散寒濕,宣通氣滯,專治寒濕腳氣腫痛,尤宜於清晨空腹服之,取其「雞鳴時陽氣初升」之力以助藥效。
  2. 濕熱證:可選 四妙丸(蒼朮、黃柏、牛膝、薏苡仁)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3. 氣血虛弱:配合 八珍湯益氣養血,佐以利濕通絡之品。

外治法

  • 艾灸:取足三里、陽陵泉等穴,溫通經脈。
  • 藥浴:以生薑、艾葉煎湯浸足,散寒除濕。

此病需辨明寒熱虛實,用藥時須顧護胎元,避免峻下逐水或過用辛燥之品,以免損傷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