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瘡閉咳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瘡閉咳嗽

瘡閉咳嗽為中醫病名,指因瘡瘍蘊毒內攻,毒邪犯肺所致之咳嗽。此證首見於《雜癥會心錄》,其病機關鍵在於瘡毒未盡外透,反內陷於肺,導致肺氣壅塞,宣降失常,發為咳喘。

病因病機
此證多因瘡瘍初起,治不得法,或正氣不足,未能托毒外出,反使熱毒內蘊,循經攻肺。肺主皮毛,瘡毒由表入裡,肺臟受邪,氣機受阻,津液失布,化為痰濁,進一步加重肺氣壅滯,形成「毒壅肺閉」之候。

臨床表現
患者雖外瘡已癒,然內毒未清,症見:

  • 咳嗽喘促:肺氣上逆,咳聲重濁,甚則喘息不能平臥。
  • 痰鳴鼻動:痰濕壅盛,呼吸時痰聲漉漉,鼻翼煽動。
  • 胸滿壅塞:肺氣閉鬱,胸膈脹滿,呼吸不暢。
  • 肌膚浮腫:毒邪內蘊,三焦氣化不利,水濕泛溢肌表。
  • 小便短少:肺失通調,水道不利,尿量減少。

治法方藥
治療當以 清肺解毒、宣肺化痰 為主,佐以 透托瘡毒 之法,使邪有出路。

  • 主方:可選《雜癥會心錄》之 保金宣毒飲(原方未詳,據其理法,當含黃芩、桑白皮、杏仁、桔梗等清肺解毒之品,配伍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解毒藥,並加入升麻、皂角刺等透托之品)。
  • 配伍思路
    • 解毒:重用金銀花、連翹、黃連等清熱解毒。
    • 宣肺:麻黃、杏仁、桔梗宣降肺氣,開達氣機。
    • 托毒:少佐升麻、皁角刺,引毒外透。
    • 利水:茯苓、澤瀉通調水道,緩解浮腫。

鑒別要點
此證與一般風寒、風熱咳嗽不同,其特徵在於 瘡毒內陷 之病史,且伴隨全身浮腫、痰壅氣逆等重症表現。若遷延失治,恐致肺氣衰絕,轉為危候。

相關記載
《雜癥會心錄》強調:「瘡閉咳嗽,非獨治肺,尤當解其毒。」說明此證需標本兼治,不可單純止咳。歷代醫家亦指出,瘡毒內攻者,可參考「肺癰」「喘脹」等證治法,但需辨明毒邪深淺,權衡攻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