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前乳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前乳腫
病證名,見於靜光禪師考定《女科秘要》卷二,屬妊娠期特有之症,亦稱「妊娠乳腫」。指婦女懷孕期間,乳房脹滿腫痛之症候,多因氣血失調、經脈壅滯所致。此症與衝任二脈及肝胃經絡密切相關,蓋因胎元漸長,母體氣血聚以養胎,若調攝失宜,則易生壅滯。
病因病機
- 肝氣鬱結:孕後情志不暢,肝失疏泄,氣機鬱滯,乳絡受阻,遂致腫脹。
- 胃熱上衝:妊娠陰血下聚養胎,胃中津液相對不足,胃熱內生,循陽明經上擾乳房,引發脹痛。
- 氣血失和:衝任隸於肝腎,胎孕期間血海充盈,若氣血運行不暢,則乳房經脈壅塞,腫硬作痛。
臨床表現
患者多見雙乳脹硬,觸之有塊,或伴輕微疼痛,甚者痛引脅肋;部分可覺局部發熱,但皮色不變,亦無潰膿之虞。腫脹程度常隨妊娠週期進展而變化,產後多自行消退。
古籍論述
《女科秘要》指出:「胎前乳腫,由氣血凝於乳房。」強調此症與氣血運行密切相關。另《婦人大全良方》提及:「妊娠乳腫,乃衝任之氣上逆。」進一步闡明衝任脈氣上擾之病機。
治療原則
中醫以疏肝和胃、調理氣血為主,然妊娠用藥須慎,多選輕靈疏通之品,如柴胡、香附等以理氣,佐以黃芩清熱,然具體用藥需依體質辨證。傳統亦重視外治法,如以鮮蒲公英搗敷,取其清熱散結之效,兼顧安胎之需。
本症雖多屬生理性變化,然若腫痛劇烈或久不緩解,需與乳癰等病鑑別,以辨明病性虛實。歷代醫家多認為,孕期乳房適度脹大為常,過則為病,當審因論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