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前十字真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前十字真言探微
胎前十字真言源自清代醫家袁於江所著《生生寶錄》,乃古人針對孕婦調養所歸納之要旨,包含:「節嗜慾」、「節勞逸」、「慎起居」、「節飲食」、「節見聞」五項核心原則,合稱「十字」。此論融合中醫「胎養」之道,與《諸病源候論》、《婦人大全良方》等經典所述孕期調理理論相呼應,體現「母氣安則胎氣固」之核心觀念。
五項原則之醫理闡釋
一、節嗜慾
中醫認為,情志過極傷及五臟,孕時尤甚。《傅青主女科》指出:「怒傷肝而動血,恐傷腎而精卻」,孕婦若縱情聲色或情緒起伏過劇,易致肝氣鬱結或腎精耗損,影響胞胎穩固。如《景岳全書》所云:「欲寡心清,胎元自寧」,強調清心寡慾可保沖任氣血平和。
二、節勞逸
「動靜相得」為中醫養胎要義。《萬氏婦人科》提出:「不可太逸,逸則氣滯;不可太勞,勞則氣衰」。過勞耗氣傷血,恐致胎元不固;久臥少動則氣血壅滯,反而礙胎。宋代《婦人良方》特別指出「孕時當小勞」,建議適度活動如散步,以通暢經脈而不傷正氣。
三、慎起居
《黃帝內經》早有「起居有常」之訓,孕期更需注重。《千金要方》強調「避風寒暑濕」,因外邪侵襲可能通過母體傳於胎兒,如風寒束表可致營衛失和,暑濕內蘊易生胎熱。此外,起居無序擾亂衛氣運行,影響「陽入於陰」的睡眠節律,不利胎兒生長。
四、節飲食
唐代昝殷《經效產寶》載:「胎之所養,賴母之氣血」,而氣血生化之源在於脾胃。孕期飲食宜「清、淡、溫、軟」,避免肥甘厚味阻滯脾運,或生冷傷陽。元代朱震亨《格致餘論》更指出「五味偏勝則傷胎元」,如過食辛熱助火,酸斂過甚反令肝氣亢逆。
五、節見聞
此論涉及中醫「形神合一」觀。《靈樞·本神》言:「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外界見聞通過心神影響氣機。如驚駭導致「氣亂」,悲憂致使「氣消」,均可能通過母體經絡波及胎兒。清代《醫宗金鑒·婦科心法》建議孕婦「遠僻異聲,勿視惡色」,即為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對神志的干擾。
此十字真言雖簡,然涵蓋情志、作息、飲食等層面,與中醫「上工治未病」思想一脈相承,至今仍為孕期調護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