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胎實不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胎實不安

定義
胎實不安屬中醫婦科病證之一,指孕婦因體內邪氣壅盛、氣機鬱滯,導致胎元不穩,出現胎動不安之症。與氣血虛弱所致之胎動不安不同,此證多因實邪內阻,需以疏通、導滯為治法。

病因病機

  1. 氣滯血瘀:情志不暢,肝氣鬱結,阻滯經脈,影響胞胎氣血輸布。
  2. 痰濕內停:脾胃運化失職,痰濕內生,壅滯胞宮。
  3. 食積胃脘:飲食不節,食滯中焦,氣機升降失常,波及胞脈。
  4. 肝火亢盛:鬱怒化火,肝火上炎,擾動胎元。

臨床表現

  • 胎動頻繁,伴腹脹或脅肋脹痛
  • 噯氣嘔吐,食少納呆
  • 痰多胸悶,或氣逆上衝
  • 舌質偏紅,苔薄黃或厚膩,脈弦滑

證型與治法

  1. 肝氣鬱滯

    • 症狀:胸脅脹滿,煩躁易怒,胎動不安。
    • 方藥解肝煎(《景岳全書》)疏肝理氣;若肝鬱化火,用化肝煎清泄肝火。
  2. 痰濕中阻

    • 症狀:嘔吐痰涎,脘悶不食,舌苔白膩。
    • 方藥參橘湯加減,痰重佐枳殼、半夏化痰降逆;痰熱者合溫膽湯
  3. 食滯胃脘

    • 症狀:脘腹脹滿,噯腐吞酸。
    • 方藥小和中飲消食導滯;脹甚加砂仁行氣和中,嘔惡加半夏和胃止嘔。
  4. 氣滯兼火

    • 症狀:胎動腹墜,口苦咽乾,小便短赤。
    • 方藥枳殼湯黃芩、梔子清熱安胎;氣滯甚者配陳皮、茯苓理氣健脾。
  5. 脾肺氣滯

    • 症狀:胸腹脹痛,呼吸不暢。
    • 方藥紫蘇飲寬胸下氣;痰氣交阻者用四七湯(半夏厚朴湯)開鬱化痰。

治療要點

  • 理氣開鬱為主,輔以化痰、消食、清火等法,使氣機通暢而胎自安。
  • 用藥宜輕靈,忌峻猛攻伐,避免損傷胎元。傳統方劑如紫蘇飲枳殼湯等,均注重調暢氣機而不傷正。

文獻佐證
《葉氏女科證治》強調:「胎實不安,多因鬱滯,當開之導之。」並依邪氣性質選方,如痰滯、食積、肝火等,均對證施治,體現中醫「通因通用」之思路。